近日,西南石油大学“一颗柠盟”就业创业实践队奔赴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文化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该队深入“中国柠檬之乡”的田间地头与龙头企业,通过亲身体验农事劳作和实地探访现代化加工企业,旨在深入了解乡村产业发展现状,运用青年智慧助力乡村振兴。
汗水浸润的“田间课堂”
实践首日,骄阳似火。在当地果农的指导下,队员们拿起锄头,开始清理果园小径丛生的杂草。沉重的锄头挥舞几下,汗水便迅速浸透了衣衫,裸露的皮肤在烈日下灼热发烫。“这锄头真沉,才一会儿胳膊就酸得抬不起来,”队员张魏薇抹去额头上不断滚落的汗珠,望着眼前似乎没有尽头的田埂说,“干农活不仅需要力气,更考验日复一日的坚持。”一旁的村民笑着回应:“是啊,这可不是一件轻松事情,你们大学生能来亲身体验,这份心非常难得!”
图为实践队员除草
接下来的柠檬套袋作业,则是对耐心和细心的双重挑战。队员们学着村民的样子,屏息凝神,小心翼翼地将果袋套在每一颗青柠上,既要确保完全包裹,又要避免碰伤果实。队员赵治佳在成功完成一个近乎完美的套袋后,望着阳光下晶莹剔透的柠檬,深有感触:“以前只知道柠檬水的酸甜可口,今天亲手触摸、呵护它们,才真切感受到,这里的每一颗果子,都浸润着农民无数次弯腰的辛劳和指尖的温度,承载着他们沉甸甸的心血与期望。”
图为实践队员赵治佳套袋场景
探访产业“火车头”:科技赋能柠檬“七十二变”
带着泥土的芬芳与劳作的深切体会,实践队走进安岳柠檬产业的龙头企业,探索现代农业科技如何点“柠”成金。
步入现代化的初加工车间,眼前景象令队员们震撼。硕大饱满的柠檬鲜果在自动化清洗分拣线上翻滚前行,高速运转的传送带上,水流冲刷着果皮,高清摄像头精准扫描,瞬间完成对果实大小、色泽、瑕疵的智能识别,随后被自动分拣至不同等级区域。公司技术人员指着这套高效运转的设备介绍:“这套自动化分拣线每小时可处理鲜果效率远超传统人工分拣百倍,不仅大幅降低了损耗率,更重要的是保证了产品品质的标准化和一致性,这是我们赢得市场的关键。”
图为清洗柠檬
在公司的深加工产品展示厅,柠檬的“华丽变身”更让队员们大开眼界。展架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产品:色泽金黄的柠檬精油,锁住天然维C的柠檬冻干片,风味独特的柠檬果酱。公司工作人员,向队员们介绍:“我们通过深加工,实现了对柠檬的‘吃干榨尽’,果皮、果肉、果籽都变成了宝,价值成倍增长。”队员们了解后,感叹到:“深加工不仅解决了鲜果销售的压力,更大幅提升了整个产业的附加值,让农民和企业都能分享到更多的产业红利。”
图为一颗柠盟团队探访企业包装车间
青春感悟:触摸乡村振兴的强劲脉搏
当夕阳的余晖为广袤的柠檬园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一颗柠盟”实践队结束了为期十天的实践活动,踏上归程。回望身后,被清理得整洁通畅的果园小径蜿蜒伸展,队员们亲手为几百颗柠檬穿上的“防护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一片充满生机的新生海洋。
“一袋一果总关情,一锄一汗见真心。”队员邓丽娟在返程途中轻声念道。从烈日下挥汗如雨的除草套袋,到现代化车间里见证科技赋予传统农产品的无限可能,这场与土地和产业的深度对话,让这些来自象牙塔的青年学子深刻体悟到“粒粒皆辛苦”的真谛,更读懂了安岳人民用坚韧双手创造甜蜜生活的奋斗故事。他们亲身感受到,乡村振兴的脉搏强劲而质朴,它跳动着传统农耕的辛勤汗水,也澎湃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创新力量,是无数劳动者智慧与汗水共同谱写的时代交响。
图为团队合影
西南石油大学“一颗柠盟”实践队此次安岳之行,以双脚丈量土地,以双手体验农桑,以双眼观察产业变迁,将青春的汗水与思考播撒在安岳的沃野之上,为观察和理解中国乡村的振兴之路提供了鲜活的青年视角。(唐淼 邓丽娟 赵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