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乡村振兴

北科大“梦创工坊”智汇北石槽:科技赋能沃土,青春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5-08-13   来源:实践强国网

7月22日,北京科技大学“孟子居·梦创工坊”实践团抵达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展开为期两周的“科技助农”行动。此次活动旨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的观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开展“三农”工作的指导。14天里,青年学子把课堂搬进田野,把论文写在大地,用专业所学为京郊乡村注入鲜活动能。在准备阶段,实践团深入学习和了解了当今乡村振兴的政策和乡村振兴规划,提前调查和关注实践地北石槽镇的具体情况,如基础建设、社会治理、历史文化等,并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的访谈问题,通过参加北石槽镇政府组织的座谈会,加深了实践团对北石槽镇的了解。并进行了林下经济探访、共享农庄参观等活动。

走进林下经济,解码振兴密码

林下经济主要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农业旅游业,既包含林下产业,也包含林中、林上产业。抵达集体农场后,十余亩饲养地映入眼帘,林下散养的油鸡、大鹅穿梭其间,啄食虫草,粪肥还林,形成“以林养鸡、以鸡促林”的闭环。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在林场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北石槽镇林场

随着深入探访,实践团还发现了林场中种植着板蓝根、北苍术两种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到300亩,在原有的种植计划下,通过防治有害生物、确保适当灌溉等方面的改进,草药种子出苗率高达80%。在未来,北石槽镇也将不断促进林下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致力于“林+药”模式稳步前进。调研过程中,实践团切实目睹了村民因地适宜发展经济的坚定决心,严格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林下资源,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利益。

探秘生态农业,感受科技力量

实践过程中,实践团也来到了北石槽镇寺上村的“食为先”共享农庄。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为先”生态园就是以保障食品绿色安全为发展理念。通过采访“食为先”园区负责人吴春芳,实践团了解到了农庄的运营模式、产品运输和销售渠道的具体情况:整个有机生态园区涵盖生产种植、包装运输、销售到市民餐桌的全产业链,通过冷冻库、保鲜库等储藏方式保证产品运输安全。此外农庄自有销量平台,采用会员制,会员享受线下线上结合的服务,线上购买方便快捷,线下采摘舒心有趣。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在“食为先”共享农场考察作物种植情况

后续实践团又在“食为先”陆经理的带领下参观了生态园的地下酒庄和共享厨房,了解到农庄的有机产品采用“土地修复+优质种苗+草原羊粪有机肥+生物防虫+智慧农业”全生态链技术,获评“北京市生态农场”荣誉。农庄通过“坏果变酵素”的循环种植体系,将坏果、品质较差的果子制成农用酵素,并将其用作肥料,或喷洒在蔬果上,改善蔬果的口感,做到“循环农业”,同时农庄采用生物防虫技术,通过引入昆虫病原线虫防治韭蛆,用生物防治代替化学农药,将生态理念融入每一寸土地。

投身志愿服务,传递温暖初心

行程尾声,实践团在北石槽镇的二张营村组织了以农业为主题的志愿服务,给当地村庄的儿童开展农作物知识普及,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二十四节气跳房子、种子成长记、科学实验大讲堂等,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乐在其中,实践团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传扬助力乡村振兴的初心。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与活动负责人和部分参与活动的小朋友的合影

在此次乡村振兴的调研实践中,团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探访林下经济模式,感受生态农业的科技魅力,更通过实实在在的志愿服务,将知识转化为助农力量。烂果堆肥的循环利用、生态农业的绿色理念‘志愿服务的温暖传递,无不彰显着青年学子扎根乡村、知行合一的担当。未来,团队将继续以专业赋能乡村振兴,用脚步丈量热土,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中书写更加绚丽的青春篇章。(李丽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