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为引导青年在实践中厚植戍边情怀、深化校企协同,福州大学刘敏榕工作室“旗帜领航:中华民族一家亲”实践队联合福建医科大学“青春医路·闽疆情”实践队,在福州大学校党委副书记王向阳及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刘敏榕工作室负责人的带领下,赴新疆伊犁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卫国戍边主题研学与边境企业访企拓岗活动,以青春之力践行“戍边担使命,协同促发展”的时代担当。
瞻将军府:触摸历史中的戍边魂
当日上午,实践队首站来到伊犁将军府。青砖灰瓦的建筑群间,时光的刻痕清晰可辨。步入府内,庄严肃穆的“绥定边疆”匾额率先映入眼帘,瞬间将人拉入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馆内陈列的刀剑、书信、地图等文物,无声诉说着历代将士扎根边疆、誓死戍守的壮阔史诗。“清代将军名录墙”上,历任将军的任职轨迹与治边功绩历历在目,一笔一划皆承载着“守土有责”的担当,勾勒出边疆与内地血脉相连的历史长卷。“脚下的每一块砖,都藏着当年将士们的精气神。身为退伍军人,更要抗稳国泰民安的担子。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希望同学们敢担当、肯奋斗,用青春的力量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一位退伍军人与校党委副书记王向阳交流时的深情话语,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跨越时空的坚守力量,更在心中刻下了“戍边精神永不褪色”的信念。
校党委副书记王向阳与退伍军人交流
观国门馆:读懂坚守里的报国心
随后,实践队走进中国新疆霍尔果斯国门文化展示馆。馆内通过沉浸式场景还原、具象化历史呈现,串联起从清代戍边卡伦到现代边防要塞的百年变迁。复原的哨卡场景中,煤油灯与望远镜静静摆放,守边将士的旧物与泛黄的边防日志静静陈列,字里行间满是“执戟卫疆终不悔”的赤诚,无声诠释着“寸土必守”的执着。当实践队队员们驻足于第六代国门下,仿佛看见了历代守边人接力守护的身影在时空里重叠。这份用忠诚与热血铸就的坚固防线,让大家深刻体会到“国门即家门”的厚重意义,更坚定了“强边固防,匹夫有责”的担当。
实践队参观中国新疆霍尔果斯国门文化展示馆
访边企:架起协同发展的青春桥
下午,实践队深入边境企业,以实地调研推动校企合作走深走实。在霍尔果斯陆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企业员工结合中欧班列的运营实际,详细介绍了货物流向监测、跨境物流协同调度等核心业务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双方围绕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定向人才输送等议题深入交流,达成初步共识。随后,走访霍尔果斯金亿国际贸易公司则让队员们直观了解到边境企业在发展中的人才缺口和创新需求。这场面对面的沟通,不仅加深了校企双方的互信与理解,更为后续开展人才联合培养、产学研协同创新铺就了道路,助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为地区边境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实践队与退伍军人合影留念
从红色教育基地的精神淬炼,到边境企业的实地调研,实践队以“研学+践悟”的方式,让队员们既深刻体悟到卫国戍边的精神内涵,更明晰了青年参与边疆发展的现实路径。此次新疆之行,不仅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搭建起校地协同、校企协同的桥梁。未来,队员们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把感悟转化为行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用青春之力传承戍边精神、深化民族情谊,为筑牢边疆稳定发展的根基续写新的青春篇章。(帕孜娜·帕热哈提 松格拉·托合塔孙 阿丽米娜·吐尔逊买买提)
上一篇:漆艺传薪 助残筑梦——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非遗书房实践团开展探讨调研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