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践

青年智慧赋能产业,广东财经大学实践团助力海陵岛发展

时间:2025-08-13   来源:实践强国网

近日,广东财经大学蓝钓时刻实践团携手阳江市海陵岛政府及海钓协会,共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会上,三方围绕海钓产业年轻化发展、文旅融合路径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交流。

image.png

据悉,实践团通过亲身出海体验、实地走访调研等多元化方式,全面而细致地梳理了海陵岛海钓产业的现状。他们为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吸引青年群体等贡献了自己的青春智慧。座谈会上,三方达成共识:安全是海钓产业的基石,融合拓展是边界,精准策略则是打破局限的关键。

海钓产业:从安全底线到全链布局

自2022年5月成立以来,阳江市海钓协会在短短三年内已成功举办了3场国家级赛事、10余场省级赛事,并坚持每周自主开赛,年服务钓友人数高达约8万人次。目前,协会管理着56条备案钓船,但面对当地200万的潜在需求,市场缺口依然显著。

安全,始终是海钓产业的生命线。为此,协会建立了“硬性标准+动态管理”的严格体系:一旦浪高超过1米即停航,并配备了3艘救援船,确保在1小时内能够迅速响应。同时,协会还实施了“末位淘汰制”,对未按规定报备出海或救助遇难船只的船长,将取消其会员资格,并终身不再录用。会长雷先生强调:“所有船只均统一登记、全员上保险,我们保持的零事故纪录,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海钓产业链正逐步延伸,沿着“渔获产出—加工消费—市场流通”的路径发展。以红鱼排为代表的特色钓点提供了优质渔获,岸上酒店承接加工服务,市场渠道则实现售卖变现,形成了“钓-食-售”的完整闭环。然而,当前本地配套服务仍有待完善。钓具生产、专业服务等环节仍存在空白。数据显示,根据实践团最新市场调研,每位钓鱼者平均可带动3名关联消费者,覆盖住宿、餐饮、交通等多个领域。但本地海钓产业链仍存在短板:钓具生产环节近乎空白,专业维护、技能培训等配套服务也有待加强。

image.png

政企校联动:破解发展痛点,探索青年路径

座谈会上,闸坡镇副镇长指出,海钓产业需跳出“纯旅游宣传”的传统模式,探索“海钓+融合路径”。结合海洋牧场、低空经济等资源,设计“钓鱼+加工体验+滨海观光”的一日游路线,将海钓与多种旅游元素相融合。

针对实践团调研中发现的问题,70%受访游客认为物价偏高,同时“水鱼岛”标签也影响了消费意愿。为此,协会已联合30余家商户推出“会员诚信联盟”。会员凭证可享受景点门票半价、餐饮平价等福利,以高质量服务打破固有印象。雷会长表示:“我们正积极推动‘明码实价’商户联盟,努力打破‘水鱼岛’的刻板印象,让游客敢于消费、愿意停留。”

实践团则聚焦青年群体,计划通过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推出系列短视频和周末旅行方案。实践团成员介绍:“海钓对大学生具有独特吸引力。我们拍摄的训练素材、渔获瞬间在校园圈层已引发广泛关注。”团队还将发布调研报告,为政府优化产业政策提供有力参考。

image.png

未来展望:平台建设与流量转化双轮驱动

海陵岛正加速推进海钓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年内,阳西、海陵岛两处总投资超过5000万元的海钓平台将投入使用。这两处平台不仅设有180个钓位,还配备了现代化的垂钓设施和安全保障措施,为游客提供了一站式的垂钓体验,预计年接待量将突破5万人次。平台的建成将有效解决晕船问题,结合海陵岛的区位优势,有望成为海钓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珠海的先例已经证明了此类平台的巨大潜力。

在流量转化方面,协会副秘书长建议实践团突破传统宣传思维。他强调:“短视频应以“高爆画面+信任构建”为核心,比如展现“钓获变现’‘安全保障’等差异化内容。可以利用巨量算数等工具精准触达目标群体。”实践团听后收获颇丰,计划在拍摄海钓纪录片素材的基础上,加入船长培训、渔获变现等真实场景,以增强内容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image.png

此次政企校联动不仅为实践团提供了深入产业一线的宝贵机会,更搭建了青年智慧与地方发展之间的对接桥梁。随着海钓平台的落地、配套服务的完善以及宣传策略的精准化实施,海陵岛有望突破现有瓶颈,实现“赛事引流-消费闭环-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让“钓线”串起生态、经济与文化的多重价值,使海陵岛的蓝海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黄金赛道”。(曾文洁 华昕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