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践

追溯文化根脉,铸牢戍边之魂|福州大学“旗帜领航:中华民族一家亲”实践队深耕实践沃土,熔铸青年初心

时间:2025-07-29   来源:实践强国网

     7月27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引导青年在实践中感悟民族团结和戍边精神的时代深意,福州大学刘敏榕工作室“旗帜领航:中华民族一家亲”实践队联合福建医科大学“青春医路·闽疆情”实践队,在新疆伊犁共同开展“红领巾小课堂”、民族文化体验、博物馆研学等系列活动。青年学子以青春行动践行“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使命,让青春之花绽放在边疆大地上。

推普架桥连心声,戍边故事润童心

     当日上午,实践队走进伊宁市克伯克于孜乡团结村,为孩子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红领巾小课堂”。课堂以卫国戍边教育为主线,将民族团结故事与推普教学巧妙融合,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守疆爱国的种子。实践队队员苏比努尔・库尔班聚焦林则徐、左宗棠的戍边史料,生动讲述了先辈们护疆壮举。“边境线就是生命线”的铿锵话语,让孩子们眼中泛起敬畏的光芒,卫国戍边的信念如种子般在心田悄然扎根。

     随后,实践队队员松格拉・托合塔孙以“各民族心手相牵”的温情场景为切入点,讲述吴秀芳跨越民族情谊的动人故事,让孩子们深刻理解:民族团结是戍边守疆的坚实根基,唯有同心同德,方能筑起坚不可摧的边疆防线。实践队队员帕孜娜・帕热哈提则通过“普法+趣味互动”的形式开展推广普通话教学,当孩子们齐声说出“语言通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才能更加紧密”时,便已读懂——共通的语言让卫国戍边的信念传递更顺畅,让民族团结的力量凝聚更牢固,为戍边教育注入了鲜活的青春动能。

image.png

实践队队员苏比努尔・库尔班讲述卫国戍边故事

舞韵交融传文脉,笔墨相授伴成长

     课堂尾声,实践队队员身着绚丽的民族服饰,先后演绎哈萨克族舞蹈《黑走马》、蒙古族舞蹈《白马》等经典曲目。灵动的舞姿与悠扬的旋律引发孩子们阵阵欢呼,队员们随即化身“小老师”,手把手教孩子们学跳民族舞、共唱爱国歌。当《红旗飘飘》的熟悉旋律响起,各族小朋友齐刷刷举起手中的小红旗,稚嫩却嘹亮的歌声在教室内回荡,不同民族的身影在红色旗帜的映衬下紧紧相依,画面暖意融融。实践队队员们与孩子们载歌载舞,欢快的笑声与明快的舞步交织在一起,恰似一朵绚丽的民族团结之花在现场悄然绽放。

image.png 

实践队在伊宁市克伯克于孜乡团结村开展“红领巾小课堂”

展馆探史寻戍迹,凝心聚力守边疆

     下午,实践队前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在新疆“四史”主题流动展馆内,一件公元前 6 世纪的鎏金铜壶静静伫立在展厅中央——壶身中,中原纹饰与西域图案交相辉映,仿佛在诉说当年伊犁草原上的交融图景:汉军与乌孙人共守牧场,农夫向牧民传授耕作技艺,商队用多种语言沟通以交换物资。博物馆讲解员指着纹饰强调:“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交融,让边疆的每一寸土地都扎下了同心的根,这正是戍边守土的根基”。队员们俯身细察,指尖仿佛触到了当年戍边将士巡边的足印、商旅护路的烟尘。从这件鎏金铜壶中读出的同心守疆之力,正化作新时代卫国戍边的精神火种,在每个人心头悄然燃动。

image.png 

实践队参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

青春聚力向未来,同心共筑中国梦

     一天的实践活动,串联起语言沟通、文化交融、历史认知的完整链条:“红领巾小课堂”架起心灵共鸣之桥,民族舞蹈传递文化共情,博物馆研学筑牢历史认同。三者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一堂立体生动的“卫国戍边、民族团结”教育课。未来,队员们将以戍边英雄为榜样,把对家国的赤诚融入一言一行,用实际行动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边疆大地。让戍边精神与民族团结的火种在实践中赓续传承,照亮青年担当使命的前行之路。(帕孜娜·帕热哈提 松格拉·托合塔孙 木拉格尔·努尔江 马晓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