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践

福建警察学院学子三地联动开展反诈调研实践,探索基层防诈新路径

时间:2025-04-02   来源:实践强国网

近日,福建警察学院学生实践团队深入福州市台江区、闽侯县、永泰县三地,开展为期一周的反电信网络诈骗专题调研,旨在进一步了解电信诈骗现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普及提出相应对策,推动反诈宣传向基层延伸,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决策部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迈向新的历史时期,是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然而,当前电信诈骗犯罪形势依然严峻,犯罪成本低、涉及范围广、防控难度大、社会危害严重,且随着主流媒体的迅速发展,反诈宣传不能仅停留在原有经验之上,新形势下如何切实有效提升社区群众保护财产的能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png


重拳出击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为确保调研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实践团队在初版问卷完成后,与学院老师共同商讨,决定从电信诈骗的特征及其趋势,以及遭受电信诈骗的主要人群入手调查,并围绕“新媒体时代下,如何高效普法,提高群众反诈意识”这一主题,以普法类新媒体传播力的影响因素作为切入点设置问题。


2.png


教研室老师指导问卷设计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队创新宣传方式在台江区部分学校周边设置“反诈知识闯关站”;在闽侯县上街镇的田间地头,用普通话与福州话“双语”调研,记录下“保健品诈骗”等针对性案例;在永泰县青云山景区内,结合游客流动性强的特点,开发“扫码答题赢反诈凉扇”的移动宣传模式。


3.png


学生参与反电诈知识闯关


经过精心策划与实地调研,实践团队在本次活动中投放了近900份问卷,并开展了近百人次的街头拦访。调研结果显示,上当受骗的群体主要集中在老年人以及在校的高中、大学生。这些群体遭遇的诈骗形式多种多样,涵盖了网恋诈骗、兼职刷单诈骗、中奖诈骗等常见类型。


4.png

学生团队针对问卷填写进行指导


在此基础上,警院学生团队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深入剖析新媒体时代下最具吸引力且实用的防范电信诈骗与普法宣传方式。团队从普法理念、普法形式、普法格局、普法实效四个关键维度展开综合性分析,致力于构建一个多元融合、高效协同的普法体系,以提升公众的防骗意识与法律素养。


此外,学生团队自发走进幼儿园课堂,将防诈知识融入童谣创作,设计“糖果诱惑我不怕”情景剧,用“小红帽智斗大灰狼”的童话隐喻,教会孩子们识别针对儿童的诈骗陷阱,并推出“亲子反诈任务卡”,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影响整个家庭”的辐射效应。


5.png

晨曦幼儿园防诈教育实践活动


此次实践,不仅加深了实践团队对反诈宣传知识的学习,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将知识融入实践,切实提升居民反诈意识,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同学们在实践中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掌握了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服务群众能力,为未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王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