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艰苦奋斗的红色基因,推动红色文化与普通话推广深度融合,以青春力量讲好革命故事、赓续精神血脉,7月9日,四川师范大学“红色薪火·普润巴山”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开展沉浸式红色学习实践活动。
清晨的革命热土庄严肃穆,实践队成员身着整洁肃穆的服装,怀着崇敬之心跟随讲解员踏入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这片安葬着25048名红军烈士的土地上,每一寸都镌刻着初心与担当。队员们首先驻足铁血丹心广场,凝视中央“铁血丹心”石刻雕塑——19个生动形象定格红军奋战、群众支前、医护救护的瞬间,军民一心的鱼水深情与革命信念扑面而来,让队员们深切感悟战火中的精神力量。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铁血丹心广场合影留念
随后,队员们沿千秋大道拾级而上,脚步轻缓地穿过庄严肃穆的牌坊大门,一步步靠近历史深处的信仰之光。在英勇烈士纪念碑前,大家依次献上鲜花,低头默哀,用无声的敬意缅怀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先烈,墓碑上“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的镌刻在晨光中更显厚重。
行至无名烈士纪念园,150亩弧扇形园区内,13306块白色墓碑整齐排列,每块碑上那颗鲜红的五角星,都代表着一位未留姓名却燃尽生命的英雄。队员们远眺这片无名碑林,指尖轻触微凉的石碑,在静默中体会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畏奉献,红色信仰在心底悄然升腾。
园内展厅里,一首首记录革命岁月的诗歌作品字迹斑驳却字字铿锵。队员们驻足品读,从“挺膺担当”“奋斗不息”的字句中,触摸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更深刻理解了“红色文化需代代相传”的深意。
在红军烈士集墓前,全体队员列队肃立,低头默哀、敬献鲜花,用最朴素的方式向长眠的英雄致敬。朵朵白花寄托哀思,声声默念传递敬意,革命精神在这一刻跨越时空,与青春力量同频共振。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与湖北经济学院三下乡实践队共同寻访陵园第二代义务守墓人王建刚老人。老人围坐于队员中间,用带着乡音的话语深情讲述烈士们的战斗故事,细数数十年守陵岁月里的坚守与传承。“守好陵园,就是守好先烈的初心;你们学好本领,就是接好传承的接力棒。”老人的嘱托字字恳切,队员们认真聆听,围绕“青年如何用行动传红色基因”展开交流,将“用普通话讲好红色故事”的使命悄然铭记。访谈结束后,两支实践队与老人合影,让红色传承的温暖瞬间定格成永恒。
图为两支高校实践队成员同守墓人王建刚老人合影留念
午后,实践队转赴位于通江县壁州街道文庙街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这座四合院古建筑群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枢,石碑、军旗等珍贵文物静静陈列,无声诉说着红军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队员们在展柜前驻足细观,在历史场景中回溯红四方面军的战斗足迹。在徐向前元帅雕塑前,全体队员神情肃穆,静静瞻仰沉思,先烈们的坚定信念与无畏担当深深触动着每一颗青春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