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洋职业学院“星火逐光服务队”于2025年7月5日起开展“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专项“三下乡”活动。此次活动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指引,聚焦古田会议会址与才溪红色革命圣地,通过实地研学、专题研讨、实践体验等形式,让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感悟思想伟力,用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图为服务队成员开展暑期“三下乡”出征仪式)
参观交流:追溯红色足迹,感悟初心使命
实践团队首站走进古田会议会址及纪念馆,开启红色志愿服务之旅。在古田会议旧址前,团员青年们在团旗下庄严宣誓,以紧握的拳头和坚定的姿态,与革命先辈“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初心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
在“红军标语墙”前,队员们细致观察“打倒土豪劣绅”的斑驳字迹,在泛黄的文献、锈迹斑斑的步枪及缺口的马灯等展品前驻足良久,深入研读革命历史实物背后的故事。
纪念馆的互动体验区里,队员们通过耳机聆听古田会议时的争论声,直观感受“党指挥枪”共识形成的历程。在古田主席园,服务队成员朗诵原创诗歌,致敬历史。随后开展“重走红色小道”活动,队员们在凹凸的石板路上互相搀扶,亲身体验革命道路的艰辛。
探寻发展:传承调查精神,践行实干担当
实践中期,团队转战才溪乡,循着毛泽东同志社会调查的足迹前行。在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队员们仔细观察 “分田分地” 复原场景里的木犁、斗笠等物品,结合课本中《才溪乡调查》的内容,深化对基层调研重要性的认识。会计专业的服务队成员翻看着展品中的调查手稿后,在笔记本上迅速记下 “求真务实” 四个词,将其作为实践准则。
在实践活动期间,实践队成员怀揣热忱,穿梭于才溪镇的街头巷尾。他们将饱含心血制作的红色宣传单,一一递到当地居民手中,用生动且饱含激情的话语,详细讲述着毛泽东的调查故事以及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在与村民你来我往的互动中,实践队成员对“红色沃土孕育革命精神”这一理念有了更为深刻、透彻的理解。与此同时,他们也如同播撒希望种子的使者,将爱国的种子深深埋进更多人的心田,让爱国之情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
一次难忘的偶遇,为此次实践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实践团队偶然间遇到了游击队成员廖建材之子——廖开华老人。队员们迅速围坐在老人身旁,以最虔诚的姿态,倾听老人讲述父辈投身革命的那段峥嵘岁月。老人的讲述绘声绘色,仿佛将队员们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讲到动情之处,老人更是即兴唱起《映山红》等红色歌曲。那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的歌声,如同穿越时光的纽带,传递着老人对革命岁月深深的眷恋与追忆。队员们沉浸其中,深受感染,也更为直观、真切地体会到红色精神在民间代代相传的强大生命力与传承力量 。通过这次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他们将继续努力,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
才溪乡党史学者李老师带着大家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纪念碑前座谈,队员们结合才溪从“九军十八师”故乡变为振兴示范地的发展历程,深刻领悟调查研究对于推动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以致用:以实践续薪火,用行动传精神
围绕“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专项主题,队员们将笔记本里的理论要点与田间地头的实践相结合,让红色精神在实践中扎根生长。
古田的老樟树下,“古田会议精神与新时代使命”演讲活动热烈开展。服务队成员攥着发言稿走上前,他的指尖还沾着刚整理调研问卷时蹭到的油墨。此前一天,在整理村民访谈记录时,为确保一个数据的准确性,他反复核对了三回。才溪乡的晨光里,队员们踩着露水走访老街。72岁的罗大爷提及自家藏有红军标语的门头需要修缮,队员们细心记录下来。当天下午的座谈会上,该队员拿出画满批注的草图,提出“红色民宿改造计划”,既保护老建筑,又能让游客住进来听故事。这个想法随后被写入《才溪红色文化传承现状与发展建议》,为了撰写这份报告,队员熬了半宿查资料,纸页边缘还留着咖啡渍。
实践队用相机记录下诸多实践瞬间:廖开华老人唱歌时的模样、村民接过红色宣传单的神情、夕阳下队员们围坐修改报告的场景等。总结会上,队员们通过情景剧《调查日记》再现为一个数据争论的场景,随后捧着调研报告明确表示,“求真务实” 就是要把村民说的每句话都记下来,把每个建议都落到实处。
散场时,队员们的笔记本都写得满满当当。扉页上记录着大家的共同感悟:“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走一趟才明白,爱国不是喊出来的,是脚底板沾着泥土,手里攥着数据,心里装着老百姓时,自然长出来的模样。”
(图为服务队成员在古田践行实践服务)
此次 “三下乡” 活动,让青年学子在红色沃土中汲取精神养分,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深化对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的理解。泉州海洋职业学院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持续推进红色教育与实践育人融合,引导更多青年在追寻红色足迹中坚定理想信念,以青春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郑宁 戴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