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团紧扣乡村发展需求,开展 "反诈知识进万家" 与 "健康乡村行" 两大主题宣讲。两场宣讲覆盖村民 80余人次。
此外,实践团还进行了卫生院的志愿服务,他们不仅分发健康知识手册,还积极参与基础医疗服务,如测量血压、体温等基础服务,为乡村医疗事业贡献了青春活力。
牧场与种植地的 “成长课”
实践团走进牧场帮助牧民喂羊,深入田间地头,参与了种植地的农事活动。队员们化身为“农民”,亲身体验除草、播种等农事活动,深刻体会到农业生产的艰辛与不易。
档案整理中的历史解码
在档案管理员的指导下,成员们对乡镇近三年的民生保障、产业发展、基层党建等6大类500余份档案展开系统梳理。面对杂乱无序的文件资料,实践团成员分为编号装订组和录入组,通过相互配合提升整理效率,在泛黄的纸张间仔细翻阅,精心梳理着乡村的历史脉络,为文化的传承留下了清晰、系统的数字化档案。
周六巴扎日,道路两侧,数个摊位鳞次栉比,构成一幅充满烟火气的乡村商贸画卷。实践团成员们化身 "市集管家",协助商户搬运物资、维持秩序,在烟火气中感受民族贸易的活力。
访谈中的红色叙事
访谈自治区劳模小拐村书记艾力别提·哈力要拉、走访老党员与村民,通过影像记录的方式采集乡村发展背后的故事。倾听着从 "土坯房变安居房" 的居住变迁,到 "传统放牧到生态养殖" 的产业升级的故事,使奋斗精神在青年群体中得以传承。
旅游景点宣传
实践团成员们深度调研马术基地、星空科普基地等七大旅游点位,全力扶持“玛依姑娘”文旅抖音平台。以当代年轻人的视角,创作出一系列视频,凭借绚丽的画面与精炼的文案,全方位展示乡村之美:从壮丽自然风光至淳朴乡风民俗,从富饶物产至特色文化,每一帧画面、每一段文字都洋溢着对乡村的深情厚谊,为乡村的宣传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
数字农业的创新实践
数字浪潮重塑乡村经济,小拐乡的“云享庭院”与"e 农先锋" 党群服务站项目成为乡村发展新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实践团参与 "云享庭院" 项目推广,为线上认养平台拍摄科普短视频,详解物联网技术如何实现 "云端种菜、实地采收" 的智慧农业模式。在 "e 农先锋" 党群服务站,成员们学习三维运营体系(党员带头 + 农户参与 + 技术支撑),为洋甘菊护肤品、蜂蜜、紫砂陶笛等特色产品拍摄宣传视频,提升知名度。
庭院里的 “微改造”
走进孤寡老人家中,清扫院落、归置农具,细微服务汇聚成温暖乡村的涓涓细流。
从档案柜前的专注到农田里的汗水,从镜头下的乡土风情到文化的交融,实践团的足迹遍布小拐乡的每个角落。在这里,书本知识与乡土实践碰撞出智慧火花,青年理想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乡村振兴的征程上,青春从不缺席。实践团将带着此次收获继续前行,让更多青年力量汇入乡土建设的洪流,在祖国边疆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青春答卷!(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