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

情系伊犁传书香,共筑团结新篇章——福州大学“旗帜领航:中华民族一家亲”实践队研学实践,厚植民族交融情怀

时间:2025-07-29   来源:实践强国网

7月26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号召,推动青年在实践中深化对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团结的理解,福州大学“旗帜领航:中华民族一家亲”实践队联合福建医科大学“青春医路·闽疆情”实践队赴新疆伊犁职业技术学院、伊犁林则徐纪念馆、喀赞其石榴花展览馆进行参观学习。

书香传递情谊,教育共筑桥梁

上午,福州大学校党委副书记王向阳、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负责人以及刘敏榕工作室实践队师生前往伊犁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学习交流。伊犁州党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州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努尔巴哈提·艾旦,伊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雪松以及学生处、教务处、团委等部门对福州大学一行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伊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雪松对学校办学方式和当地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

紧接着,福州大学校党委副书记王向阳,福建省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福州大学刘敏榕工作室负责人刘敏榕老师向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捐赠电子图书100万种及管理平台,为两校后期的交流交融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最后,实践队队长苏比努尔·库尔班对社会实践工作以及预期成果进行了汇报,福州大学校党委副书记王向阳寄语师生:“成为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传播者,不仅是停留在口号中进行理论宣讲,而是要在社会实践中做用脚步丈量大地、用行动温暖人心的践行者。”

image.png 

电子图书及管理平台捐赠仪式

追寻英雄足迹,传承爱国精神

下午,实践队前往林则徐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队员们紧随讲解员的脚步,在一件件珍贵展品的串联下,系统回溯了民族英雄林则徐跌宕起伏的生平轨迹:从求学入仕到禁烟抗英所彰显的刚正品格,被贬伊犁后仍心系百姓、兴修水利、推广农业技术的实干历程,以及他促进边疆民族融合、以“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担当投身戍边的壮举,突出展现了他在新疆逆境中做出的杰出贡献。实践队队员恩根丽表示:“在缅怀林则徐丰功伟绩的同时,更要汲取并弘扬他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精神不仅体现于历史壮举,更在于对国家每一寸土地的守护与建设。”

image.png 

实践队师生参观林则徐纪念馆

探寻文化印记,感知文化交融

随后,福州大学刘敏榕工作室联合福建医科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践队共31人一同前往喀赞其石榴花展览馆开展调研。步入展览馆,队员们首先被馆内7个主题展厅吸引。展厅从“历史融合篇”到“幸福生活篇”,以实物陈列、场景还原、多媒体互动等形式,生动呈现了伊犁多民族共居共荣的历史脉络,记录了各族儿女与戍边官兵携手护边的故事。队员们切实体会到新疆文化始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一脉,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新时代边疆蓬勃生机的展现。大家纷纷表示,石榴花象征民族团结,各民族相拥的团结力量是新时代青年应守护传承的精神宝藏。各族群众如石榴籽般紧密相拥,便能构筑起共筑家园、守护疆土的磅礴力量。三校实践队队员在交流探讨中深化了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解,不同视角的碰撞让“民族团结”认知更立体,也让三校协作更紧密,进一步增强了大家携手讲好民族团结故事的坚定信念。

image.png 

福州大学、福建医科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实践队

深学概论要义,共铸团结之魂

一天的参观调研结束后,实践队师生在刘敏榕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加深了对“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认识,理解了卫国戍边、民族团结与爱国主义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师生们提供了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历史视野。队员们以书籍搭建起跨越千里的情谊纽带,从林则徐事迹中汲取扎根边疆、默默奉献的精神力量,在石榴花展览馆中真切感受多民族交融共生的深厚底蕴和触手可及的历史与温情。

image.png 

刘敏榕老师带领实践队师生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作为新时代青年,队员们将以实践担当责任,在助力教育发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文化交融、传承红色基因、讲述团结故事中,让青春之力融入祖国边疆建设,用实际行动书写“同心筑梦”的新篇章。(夏合娜孜·阿斯卡尔 帕孜娜·帕热哈提 木拉格尔·努尔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