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

红土铸魂 畲韵凝识 ——新余学院“红畲砺行”实践队

时间:2025-07-08   来源:实践强国网

当革命烽火与民族风情在青山叠翠间交汇,一堂生动的思政实践课于东固畲乡展开。7月4日,新余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红畲砺行”实践队深入吉安东固敖上村,开展“红土铸魂 畲韵凝识”主题活动,探索理想信念教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创新路径。

红土课堂:在历史现场触摸精神坐标

斑驳的木质书桌承载思想之光,褪色的作战地图勾勒战略智慧。队员们驻足在毛泽东同志旧居内聆听讲解,重温1929年毛泽东同志在此彻夜起草《东固斗争决议》的光辉历史,领悟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信念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精神。红一方面军无线电训练部旧址里,锈迹斑斑的发报机、手抄密码本,尤其是红军战士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土法上马”、用竹片制作天线的智慧与坚韧,令队员们深受震撼。这不仅是技术上的创新,更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真实写照。

红土铸魂 畲韵凝识 ——新余学院“红畲砺行”实践队

红土铸魂 畲韵凝识 ——新余学院“红畲砺行”实践队

畲乡对话:以文化交融浇灌团结之花

本次实践活动另一个部分是深度体验东固独特的畲族文化。在当地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队员们身着色彩斑斓的畲族传统服饰。凤凰展翅的纹样、精美繁复的刺绣、叮咚作响的银饰,让青年学子们沉浸于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之中。这不仅是一次服饰体验,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认同之旅。夕阳余晖下,身着畲装的队员们与古朴村落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民族和睦、文化交融的动人画卷。

图片3.png

 

“红畲砺行”实践队在敖上村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在红色遗迹中触摸精神坐标,青年学子从竹片天线的智慧读懂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坚韧;于畲族服饰间织就情感纽带,凤凰纹样承载的不仅是文化之美,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这场红绿交织的实践之旅,以历史厚度校准青春航向,以文化温度厚植家国情怀,为新时代青年标注了理想信念与民族团结的知行航向。东固星火永不灭,畲汉同心向未来——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正转化为学子们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谢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