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绿色发展成为时代命题,青年力量正以实践为笔,在广袤大地书写生态与科技的融合篇章。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青春行,绿途实践兴”三下乡团队怀揣对生态保护的热忱与科技创新的探索精神,深入基层,走进牡丹江市,从森林公园的实地守护到少年宫的童趣课堂,从农业基地的机械轰鸣到智慧农林的科技赋能,再到林场振兴的模式探寻,用脚步丈量大地,用行动诠释青年担当。这一路,他们既是生态理念的传播者,也是科技应用的见证者,更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让青春在绿色发展的征程中绽放光彩。
探访牡丹峰国家级森林公园,践行生态保护实践
7月17日,团队前往牡丹峰国家级森林公园,实地感受原始森林的生态魅力,践行“保护优先、科技助力”的绿色理念。公园内古树参天、植被繁茂,队员们在林业工作者的带领下,沿生态监测步道行进,了解当地特有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及保护现状。
此外,队员们参与了“无痕山林”公益行动,清理游客遗留的垃圾,倡导文明游园理念。此次探访让团队直观感受到生态保护的紧迫性与实践性,也深刻理解到“绿水青山”的脆弱性与珍贵性。大家表示,未来将把所学与生态保护更紧密结合,用科技手段为自然守护贡献青年智慧。
生态理论宣讲,点亮少年宫求知之旅
7月15日,团队走进牡丹江市青少年宫,开展以“生态文明 永续发展”为主题的生态宣讲,以“两山论”为核心,将专业生态理论转化为通俗知识,让绿色理念扎根青少年心中。
宣讲摒弃枯燥说教,通过播放智慧林场科技护林视频,展示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护等科技如何助力山林保护,让生态变化直观可感;还借生态主题短片解读“两山论”,融合党的生态发展理念与科技兴林理论。活动引导同学们理解生态保护从国家战略到全民共识的转变,介绍东林科研成果在林草保护中的应用,展现科技的“智慧赋能”。7月16日宣讲收尾,同学们带着新认知开启绿色成长旅程,为绿色未来埋下种子。
探索农业科普基地,在林海中认识机械
团队7名青年走进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现代设施农业科普基地实践。在老师带领下参观各类蘑菇,感受菇文化;更系统接触农场常用农业机械,工作人员结合实际场景,通俗讲解现代化农机的操作和维护,将复杂原理转化为易懂实践。
通过沉浸式体验,团队真切感受科技创新对现代农林生产的深度融入,拓宽视野,对科技在农林行业的前沿应用和趋势有了具象认识,深刻体会到科技赋能对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强大驱动力。此次“田间课”让团队更深理解“藏粮于技”,他们表示将投身实践,练就本领,成为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青春力量。
探寻智慧农林奥秘,感受科技赋能力量
7月18日上午,团队深入北京牡丹集团宁安智慧工程中心科技馆。智慧林业的科技“利器”功能显著:无人机排查林区隐患,林业大数据平台整合信息,卫星遥感监测森林动态,智能物联网捕捉林间环境数据,为现代化农林业注入硬核力量。
下午1:30,团队来到北京牡丹电子集团渤海稻作文化园,了解北方水稻主要产地及宁安的优质种植环境,如地质结构、昼夜温差、镜泊湖水灌溉等。还深入了解牡丹AES智慧农业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控农田,农民可通过手机APP查看情况,农业部门据此精准指导;平台还为农产品提供溯源管理,支撑农文旅商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团队也深入田地实地探寻。
走进林口胜利林场,解码乡村振兴“绿色密码”
7月19日,团队前往牡丹江市林口县胜利林场,探访产业、对话模范,感受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首站探访特色鹅产业示范基地,该基地规模化养殖鹅类达一万三千四百羽,负责人介绍了从种鹅选育到疫病防控的全产业链管理。鹅产业解决当地就业,整合林下与饲料资源,推动经济多元化,成为百姓增收和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随后,团队走进“绿都林韵”葡萄酒厂,考察生态资源价值转化。酒厂依托林区优质山葡萄打造品牌,通过参观设施和听取讲解,了解到山葡萄酿造为“林海琥珀”的过程,这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体现了三种效益的统一。此外,队员们采访当地劳动模范,聆听他们与林子的故事,感受坚守、奉献、创新的林场精神,汲取奋斗力量。
从牡丹峰森林公园的生态守护,到胜利林场解码的乡村振兴密码,“机电青春行”的每一步都体现青年与生态、科技的深度对话。这场旅程深化了队员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 解,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未来,这份坚守、探索与热忱将指引青年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继续前行,续写生态与发展共生共荣的新篇章。(杨嘉康 于宝权)
上一篇:长春中医药大学“承岐黄・赴井冈”实践团参加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