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践

“声动乡村·语链振兴”——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推普实践队在山阳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5-07-31   来源:实践强国网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在乡村地区,推广普通话不仅能打破地域交流壁垒,促进信息流通与资源对接,更能为乡村居民打开通往外界的“语言之门”,助力他们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发展浪潮。为响应国家“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响应国家“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近日,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声动乡村·语链振兴”推普实践队深入陕西省山阳县,依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推普活动,旨在通过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语言动力。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公共艺术中心教师冯秀廷、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田敏、李铎以及校团委副书记彭晨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

深耕幼儿教育,筑牢推普基础

在山阳县星焜幼儿园等幼儿园,“声动乡村·语链振兴”推普实践队围绕“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做好中国人”的理念,结合幼儿语言发展特点,精心设计并开展了多项课程。其中,普通话基本功训练与朗诵体态指导相结合,帮助孩子们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同时通过规范的体态动作增强朗诵的感染力,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image.png

汉字规范书写训练着重于塑造孩子们的书写习性,实践队成员亲力亲为,从笔画先后至字形布局,均耐心且详尽地予以指导,让孩子们在书写中感受汉字的魅力,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场景交际课程模拟了购物、问路等生活场景,鼓励孩子们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使普通话真正渗透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外,共绘推普活动以绘画为载体,孩子们和实践队成员一起描绘与普通话相关的图案,在创作过程中加深了对推普意义的认识,让推普理念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借力文化场馆,拓展推普渠道

团队成员走进山阳县文化馆,参观之际,众人皆沉浸于浓郁的非遗文化韵味之中,深刻领略了当地的文化底蕴。结合推普工作,实践队建议文化馆开设扫码讲解功能和AI展演功能,这样不仅能让更多人便捷地了解文化馆的展品信息,还能借助这一平台推广普通话,让文化传播与语言推广相得益彰。

image.png

走进街头巷尾,扩大推普影响

为让更多民众认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实践队成员走进环城路、南大街、育才路等多个街道和社区,在民众聚集的地方开展普通话宣传推广活动。他们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答疑等方式,向居民们深入浅出地阐述普通话的推广价值与使用精髓,从而激发了众多民众的浓厚兴趣与积极参与,进一步扩大了普通话在基层的影响力。

深入村镇一线,精准服务群众

实践队走进十里铺镇高一村,为村民普及普通话知识、解答日常语言问题,重点关注村民直播带货情况。队员们同步开展调研走访,与村民温馨交流,详细掌握偏远山区普通话推广现状、难点及需求,收集大量一手资料。为提升村民电商能力,实践队开设互联网电商课程,涵盖普通话沟通、直播话术、平台操作及产品展示等内容,进行手把手教学。

这些举措为后续推普工作提供支撑,也通过摸清村民电商需求与当地产业特点,为校企合作奠定基础,助力当地电商发展,让普通话与电商技能共促乡村振兴。

image.png

此实践活动,“声动乡村・语链振兴”推普实践队通过多场景、多维度的推普举措,让普通话在山阳县的乡村角落落地生根。推普工作任重而道远,它是构建乡村与外界沟通桥梁的长期战略,更是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未来,实践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探索符合乡村实际的推普模式,让普通话成为连接乡村与时代的“纽带”,助力乡村在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让乡村振兴的蓝图在清晰的语言沟通中愈发清晰。(吴丽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