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生

木铎金声,银青偕行:探索高校赋能社区养老的新路径

时间:2025-04-09   来源:实践强国网

为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来自社会学院、法学院、文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10名同学联合师范大学社区居委会,于2024年9月正式启动"木铎乐龄"社区调研项目。这支由10名跨学科本科生组成的队伍,历时五个月深入北师大家属区及周边养老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系统解构师范大学社区开展老年友好社区建设的难题,并尝试探寻高校社区养老的创新模式。

北师大社区居住群体以退休教职工及其家属为主,老龄化程度较高。为应对这一现状,社区在空间活化、社会参与和情感慰藉等多方面协同发力,全方位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在物理空间的活化上,社区着重对公共空间进行适老化改造。作为老社区,师范大学家属区的楼宇标识系统处于"超期服役"状态,原楼牌多为经年累月的风吹雨淋导致锈蚀严重,部分数字脱落模糊,夜间难以辨识。而2025年3月27日起居委会开展施工,单元门前也装上了醒目的蓝色单元牌,不同的楼区也安装上了蓝白相间的铝制新标识。社区中心作为老年人活动的核心区域,存在空间狭小、配套设施单一等问题。为此,社区计划通过新建、功能置换或扩建等方式,借助养联体的力量打造综合性服务中心,统筹市场联动,推动供需衔接。

图片1.png

 

在社会参与和情感慰藉方面,师大社区深挖自身独特文化底蕴,探索特色养老模式。社区内居民与北师大渊源深厚,文化记忆连贯且具有传承性。社区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组织太极拳活动、口述历史项目等活动,让老年人讲述自身经历,传承历史文化,进而增强老年群体的价值感与归属感。此外,师范大学社区还将依托自身教育资源,打造特色养老服务品牌,开展书法班、绘画班等文化娱乐活动,并加强与周边医疗机构合作,保障老年人健康。

图片2.png

 

然而,社区在养老服务推进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公共空间利用存在闲置、老年人人的文化需求与供给不匹配、老年人面临数字危机等问题亟待解决。

对此,社区联合北师大的不同院系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设计多样化、包容性的文化活动,如结合老年人兴趣爱好开设课程,并采用灵活的组织形式,满足不同身体状况老年人的需求;加强与老年人的沟通,建立高校志愿者队伍提供陪伴服务;在社区治理中,充分考虑居民隐私和个体诉求,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居民养成文明行为习惯;针对老年人数字技能欠缺问题,组织学生志愿者进行一对多培训,将科技培训融入日常活动,并引入辅助工具,帮助老年人适应数字化生活。

为贯彻“老年友好”的基本理念,师大社区在物理空间的活化上也在不断尝试。调研队员发现,励耘小红楼中间的小花园作为老年人日常休闲的重要场地,也应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内容主要应包括无障碍优化,如地面防滑透水改造、增设缓坡与扶手;打造舒适休憩空间,增添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和遮阳避雨设施;划分运动与康养功能区,规划太极与广场舞区域、健身步道;融入园艺疗法理念,建设芳香植物园和花卉种植区,让老年人在亲近自然中获得身心疗愈等。

图片3.png

 

针对低龄老人,校内的三处健身器材广场同样应在改造规划的范畴中,以“全龄友好、安全适老、功能多元、促进社交”为目标的空间改造方案,不仅可以通过增设适老化健身器材优化地面铺设与安全防护,还可以通过划分老年康复运动区、儿童休闲娱乐区以及全龄互动健身区,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健身需求。

北师大社区在养老服务方面的积极探索,为高校附属社区乃至其他社区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北师大社区将继续优化各项举措,推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让老年人在高校社区中安享幸福晚年。(陈晗)


上一篇:“到雄安,游未来”成为新时尚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