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遗漆扇的雅致纹理遇上普通话的字正腔圆,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双向奔赴在石城县悄然启幕。2025年7月6日上午9时,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制造学院联合共青团石城县委、石城县青年志愿者协会,以“非遗漆扇遇上推普”为主题,开启推普助力乡村振兴预备课,让规范语言与传统文化同频共振,为乡村振兴注入深层动能。
推普并非简单的语言普及,而是为乡村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窗。活动中,志愿者们以非遗漆扇这一承载着千年匠心的文化载体为纽带,将普通话的实用性与文化的厚重感融为一体。他们用标准普通话向村民阐释: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仅是农产品“出村进城”的“通行证”,是乡村文旅吸引八方游客的“介绍信”,更是传统技艺走出地域、走向更远的“扩音器”。在漆扇制作的体验环节,从选料的讲究到上漆的细腻,从图案的寓意到成品的赏析,志愿者们引导村民用普通话交流心得、解读技艺,让每一句规范表达都成为文化传承的“接力棒”,让每一次顺畅沟通都化作技能提升的“催化剂”。
这场预备课的意义,远不止于语言习惯的培养。它更像一次文化与发展的深度对话——当村民们能用普通话清晰讲述漆扇背后的故事,当传统技艺能通过规范语言被更多人理解与喜爱,非遗便不再是“养在深闺”的古董,而成为乡村振兴的“活态资源”;当普通话成为乡村与外界无缝对接的“通用语”,信息、技术、机遇便会循着语言的脉络流向田间地头,让乡村既有“文化根脉”的坚守,更有“发展活力”的奔涌。
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制造学院蓝天启航志愿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持续深化与共青团石城县委、石城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合作,以更多元的形式让推普工作扎根乡村土壤:既要让普通话助力本地产业“走出去”,也要让外界的新理念、新资源“走进来”。共青团石城县委与石城县青年志愿者协会也认为,这样的活动让推普工作有了文化温度,让乡村振兴有了语言支撑,更让人们看到:当传统与现代相遇、文化与发展相融,乡村振兴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一把漆扇,承载着文化的记忆;一口乡音与标准语的和谐共生,孕育着发展的希望。此次活动以推普为桥,让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在石城大地奏响了协同发展的新乐章。(温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