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乡村振兴

非遗新潮涌甬城青春筑梦助共富——"甬宝同行"团队以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时间:2025-03-24   来源:实践强国网

在东海之滨的宁波,一群怀揣文化自觉的青年正以创新之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勾勒非遗传承的新图景。由宁波大学学生刘子娴领衔的"甬宝同行"团队,用青春智慧破解非遗传播困局,以"非遗+文旅"的破圈实践,让千年文脉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新生,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注入文化动能。

图 1:刘子娴与大岱布龙传承人任国夫先生

文化寻根:在田野间叩响非遗密码2022年,初入宁波大学的刘子娴便敏锐捕捉到非遗传承的痛点——镇海木雕的刀凿声渐稀,骨木镶嵌的匠人青丝染霜,大岱布龙在现代化浪潮中黯然失色。面对"人还在,艺已老"的困境,她发起"赴明州"非遗体验计划,带领团队深入四明大地,开展了一场场"沉浸式文化考古":在柴桥老街触摸木作的温度,于奉化竹海聆听篾匠的絮语,让青春足迹串联起散落的非遗明珠。这种"脚沾泥土、手触匠心"的田野调查,不仅让00后们读懂雕版里藏着的水墨江南,更在对话传承人中触摸到文化根脉的跳动。

图 2:团队学习骨木镶嵌制作

数字破茧:让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为打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魔咒,团队构建起"云端非遗生态链"。直播间里,非遗传承人化身"文化主播",让蟹壳黄的脆响与观众的点赞声交响;自主研发的"甬宝同行"小程序化身24小时非遗展馆,3D建模让朱金木雕的凤凰振翅欲飞,AR技术使竹编灯笼在屏幕中流转光华。更具创意的是"甬宝同款"文创商城,将传统技艺转化为时尚符号——古法镶嵌的吊坠成为都市白领的"国潮单品",大岱布龙化身软萌玩偶登上儿童书桌,让非遗元素自然融入现代生活场景。

图 3:团队独立设计IP形象“甬宝”

文旅共融: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团队创新"非遗+研学""非遗+民宿"等模式,在慈城古县衙布展木作工坊,让游客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榫卯摆件;在横溪竹海打造非遗主题民宿,让客人在晨钟暮鼓中体验箬帽编织。这种"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化利用,使非遗资源转化为真金白银,曾经冷清的作坊如今门庭若市。团队的服务也得到了非遗传承人的高度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青春答卷:在乡村振兴中书写使命从文化守护者到发展生力军,这支青年团队用创新实践证明了非遗不是尘封的古董,而是发展的金钥匙。展望未来,团队将深化"非遗DNA"数据库建设,开发更多元宇宙应用场景,让宁波的非遗IP乘着数字化东风,飞入更广阔的天地。

在宁波的青山绿水间,在非遗传承的薪火相传中,"甬宝同行"团队用青春丈量文化的厚度,以创新拓宽共富的路径。他们的故事,恰似四明河畔的新生竹笋,在乡村振兴的春雨中拔节生长,彰显着当代青年"文化托举发展,匠心点亮乡村"的使命担当。(刘子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