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践

青春对话烽火记忆:北方工大学子寻访红色足迹,激扬时代担当

时间:2025-08-08   来源:实践强国网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重大历史节点即将到来之际,北方工业大学“追光”社会实践团,踏上了一条穿越时空、叩问心灵的“烽火记忆”寻访之旅。他们深入红色地标,对话历史亲历者,用青春视角解读历史,以青春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在共青团引领下筑牢信仰之基、勇担时代使命的昂扬风貌。


image.png


踏寻红色地标:在历史长河中倾听民族脉动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那些详实记载着党领导人民浴血抗战的历史文献与珍贵文物,超越了课本的平面叙述,构成一幅立体恢弘的全民族抗争画卷。在平南抗战大兴展览馆静默无声陈列的简陋武器与泛黄家书前,实践团成员们久久驻足。一件件浸染硝烟的实物无言诉说着平凡生命在民族危亡之际迸发出的惊人伟力,让“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壮烈从抽象概念化为可触可感的真实体悟。一二九运动纪念亭肃穆伫立,浮雕上青年学子振臂疾呼的影像,穿越近九十年时光,与今日在此录制“追光青年说”的青年之声形成历史回响。


image.png


对话不朽丰碑:在英雄叙事中汲取精神伟力

实践团成员们怀着最深的敬意,走近了几位共和国历史的亲历者与建设者。那位曾在朝鲜战场中领唱《我是一个兵》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当她再次用苍劲却依旧铿锵的嗓音唱响“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时,那段气壮山河的峥嵘岁月瞬间穿越而来。“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这首歌让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为了祖国,为了和平!”老战士的讲述,让爱国情怀变得具体而磅礴。一位曾参与和平解放西藏、并在雪域高原戍边多年的进藏老兵,用平静的语气讲述着“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万丈豪情。“天路”的艰险、高原的严寒、物资的匮乏,在老人朴素的描述中,凝结成“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钢铁意志。“组织交给我们的任务,再难也要完成。”老兵的话语,如重锤般敲击在青年学子的心上,诠释了忠诚与担当的深刻内涵。首钢最初的建设者,则带大家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第一代首钢人靠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废墟上建起了共和国工业的脊梁。“那时候条件是真苦啊,可大家心里就憋着一股劲:给新中国争光!”老人话语中饱含的自豪感,深深感染了实践团成员。这些来自不同战线却同样滚烫的记忆,让“忠诚、奋斗、牺牲、奉献”这些宏大的精神命题,具象化为可触摸、可感知的生命热度与磅礴力量。


image.png


赓续精神血脉:在时代坐标中砥砺青春担当

实践团学生们依托专业所长,以青年之眼观察历史,以青年之思解读精神,将精心制作的《追光青年说》视频线上发布,成为用青春语态讲述民族记忆的生动尝试。对于“追光”实践团的五位大学生而言,这个暑假的实践,是一次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和信仰淬炼之旅。它超越了课堂学习的边界,是一场沉浸式、体验式的党史国情教育。“以前总觉得英雄离我们很远,现在明白,英雄就是千千万万为了国家和人民默默奉献的普通人。他们的精神,就是我们前进的灯塔。”实践团队长刘佳怡深有感触。


image.png


当抗战的硝烟散尽八十载,北方工业大学“追光”社会实践团的青年们,以青春之足丈量历史纵深,以赤诚之心倾听岁月回响。他们从凝固的展陈中激活记忆,在英雄的讲述里汲取魂魄,于建设的史诗中感悟担当。这束由青年点亮的信仰之光,必将汇入民族复兴的星河大海。历史不会终结,它在一代代青年“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中,永远奔腾向前。(赵梦彤 张景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