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图片

青春相伴医养路,健康护航暖人心——南昌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铜鼓“三下乡”社会活动纪实

时间:2025-07-09   来源:实践强国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健康中国”战略,2025年6月25日至7月4日,南昌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银发沐光,医养相伴”护航老年人自主健康管理实践队关注到社会老年化、基层医疗资源缺乏的社会养老健康保障问题,奔赴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开展了一场以“老年人慢性病自主管理”为核心,融合红色教育、健康服务与乡村关怀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以医学专业知识为依托,注重人文关怀,致力于通过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助力老年自主健康管理与乡村振兴。

一、聚焦核心:老年人慢性病自主管理

(一)医院实习调研:夯实专业基础,探寻健康需求

在出发前,实践队深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老年科、康复科和营养科,开展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实习调研。队员们与医护人员并肩作战,深入了解老年人慢性病的管理现状和康复需求。在老年科,他们目睹了许多老人因缺乏健康知识,对慢性病的管理存在误区,导致病情反复甚至恶化;在康复科,他们学习了心肺复苏、急救药物使用等急救技能,见证了康复治疗师为老年患者精心制定的个性化康复方案;在营养科,他们了解到合理膳食对于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性。通过与医护人员的交流,队员们不仅掌握了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管理方法,更深刻体会到健康知识普及的紧迫性。这一发现为实践队后续的健康宣讲和义诊服务指明了方向。

(二)出征仪式:信念坚定践初心,护航健康送温暖

实践队还参加了南昌大学举行的“牢记嘱托 强国有我”党员宣誓暨暑期社会实践、西部计划出征仪式。校领导在仪式上对队员们寄予厚望,激励他们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护航老年人健康的实践中。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建光对出征队员进行了寄语与鼓励,校团委书记廖元新对西部计划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介绍和总结,校党委书记罗嗣海对各实践队给予了美好的祝愿与鼓舞。队员们深受鼓舞,决心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基层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宣传医学知识,关爱孤寡老人与儿童,传递温暖力量。

在学院会议室,学生党总支书记敖晓妍为实践队举行了出征仪式。敖晓妍老师对队员们表达了深切的关怀,并细致叮嘱了各项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她针对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提出了三点明确要求:一要深入基层、扎根群众,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惠民实践,为乡村老年人筑牢健康屏障;二要强化团队协作、凝聚奋进力量,彰显实践队的责任担当;三要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追求卓越成效,让行动更有价值、更有意义。队员们全神贯注聆听指示,以昂扬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作出回应,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医学生勇担使命、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三)乡村实地调研:深入基层一线,精准锁定问题

抵达铜鼓县永宁镇兴源村后,实践队迅速展开实地调研,深入村民家中,发放“老年人慢性病管理”主题问卷,与老年人及其家属进行面对面交流。调研结果显示,当地多为孤寡老人,且普遍缺乏慢性病管理知识,对急救技能知之甚少,且居家环境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许多老年人因子女外出务工,长期独自生活,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关注与管理。这一现状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迫在眉睫。

在深入乡村的过程中,实践队不仅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也将目光投向了乡村的另一个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队员们精心设计并开展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需求”主题问卷调研,深入村庄的角落,与孩子们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调研中,队员们发现,这些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面临着诸多挑战。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他们缺乏足够的陪伴和心理关怀,内心深处常常感到孤独与无助。许多孩子在问卷中表达了对父母的思念,以及对更多关爱的渴望。一位孩子在问卷中写道:“我希望能有更多人陪我玩,给我讲外面的世界。”这些质朴的话语,深深触动了实践队员们的心。

通过问卷调研,实践队深入了解了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学习情况以及内心需求。他们发现,孩子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支持,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和心理上的关怀。这些发现为实践队后续开展针对性的关爱活动提供了重要依据,也让队员们更加坚定了呵护儿童心理健康、为留守儿童送去温暖与陪伴的决心。

二、解决问题:健康宣讲与义诊服务

(一)健康宣讲:传递健康知识,提升自主管理能力

针对调研所发现的乡村老年人健康意识薄弱的问题和知识误区,实践队精心策划并先后前往铜鼓县永宁镇敬老院和铜鼓县福利院开展了一系列健康宣讲活动。队员们化身健康讲师,围绕“老年常见病的预防与管理”、“急救技能的普及”、“居家安全与跌倒预防”等主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发放健康宣传单的方式为村民们讲解健康知识。

图片6.png

 

宣讲中,队员们通过现场演示、互动问答等方式,让村民们直观地了解急救技能和慢性病管理方法。一位患有高血压多年的老人在宣讲结束后感慨道:“以前只知道高血压要吃药,但不知道怎么吃,今天听了宣讲,终于明白了。”实践队还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张贴海报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健康知识的传播范围。

图片7.png

 

(二)义诊服务:提供专业医疗,守护乡村健康

实践队联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的专家,为村民们提供免费义诊服务。专家们耐心为村民检查身体,解答健康问题,提出治疗建议。义诊活动中,专家们针对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提供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健康管理建议。通过健康宣讲与义诊活动,实践队不仅为乡村老年人送去了健康知识和医疗服务,更提升了他们的健康意识,增强了他们自主管理健康的能力。

图片8.png

 

(三)文艺展演:传递爱与希望,温暖与关怀同行

在敬老院,实践队精心准备的文艺表演为老人们带来了欢乐与温暖。舞蹈《红星闪闪》展现了青春的活力与朝气,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动;歌曲《知足》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唤起了老人们对美好时光的回忆。演出最后,实践队成员们为老人们送上牛奶、毛巾、洗衣粉、卫生纸等实用小礼品,这些简单却贴心的礼物,承载着队员们对老人们的深深关怀。

在福利院,实践队为老人们和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充满活力与温情的文艺展演。朗诵《可爱的中国》用深情的语言向伟大祖国致敬,让爱国情怀在每个人心中流淌;手绢舞《回到山沟沟》舞出了浓浓的乡村韵味,唤起了老人们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合唱《在灿烂的阳光下》用嘹亮的歌声唱响幸福生活的赞歌,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此外,活力四射的街舞和优美的中国舞轮番上演,形式丰富多样。歌声、舞步、朗诵交织,现场掌声不断,欢笑声此起彼伏,为炎炎夏日注入了一股清新的青春活力。

图片9.png

 

三、红色精神传承:汲取信仰力量,激励青春奋进

(一)红色圣地参观:追寻革命足迹,感悟红色精神

在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实践队员们沿着历史的脉络,探寻革命的足迹。馆内陈列的珍贵文物,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队员们在“军旗猎猎”“沙洲阅兵”“排埠思索”“引兵井冈”“星火燎原”五大展区前驻足,仔细聆听讲解员的介绍,仿佛置身于那段热血沸腾的年代。这些展品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革命精神的传承,激励着队员们将这份精神融入到护航老人健康的实践中。

萧家祠,这座古朴的院落见证了革命历史的关键时刻。96年前,毛泽东同志在此下榻,并主持召开了决定起义走向的关键会议。实践队员们穿行于院落之间,触摸斑驳的砖墙,感受历史的厚重。讲解员的讲述让队员们仿佛看到了当年三团将士运筹帷幄的场景。在这里,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革命事业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个细节的坚守。实践队队员钱庭壹表示:“革命先辈们用生命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为乡村健康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铜鼓烈士纪念馆,松柏苍翠,丰碑巍峨,实践队员们神情庄重地整齐列队。在肃穆的静默中,他们向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们深深鞠躬致敬,并敬献上寄托着无尽哀思与崇高敬意的洁白菊花。缎带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金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先烈们的不朽功绩。这一庄重的献花仪式,不仅是对先烈们的缅怀,更是对红色精神的传承,激励着实践队员们将革命精神融入到“银光沐发,医养相伴”的行动中,以青年之力助推老人自主健康管理,让红色基因在医疗服务中永续流淌。

图片10.png

 

(二)走访老党员:聆听红色故事,传承初心使命

实践队来到兴源村,慰问党龄五十余年的老党员夫妇。队员们走进老党员的家中,与他们围坐交谈,聆听他们讲述入党初心与奋斗历程。邱奶奶回忆起入党时的艰苦条件,钟爷爷细数村里在党的政策下发生的巨大变化。实践队员们认真记录,将这些珍贵的故事留存下来。临别时,队员们为老党员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表达对他们的敬意与祝福。

在老党员家中,实践队与老党员一起包“初心饺”。队员们擀面皮、调馅料,邱奶奶手把手教大家特色包法。厨房里热气腾腾,欢声笑语不断。这顿饺子不仅温暖了老党员的心,也让队员们体会到了代际之间的深厚情谊。当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时,小院里飘满了欢声笑语,温情在烟火气中悄然流淌。

图片11.png

 

实践队深入田间地头,帮助老党员干农活。队员们在邱奶奶的菜园里摘辣椒、喂羊,体验农耕生活的同时,也传承了老党员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劳动中,队员们与老党员们并肩作战,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初心与使命。队员们的手虽然沾满了泥土,但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因为他们知道,这不仅是劳动,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为满足老党员们与天安门合影的心愿,实践队在村文化广场搭建了天安门背景幕布。老党员们在“家门口”完成了合影,照片被精心装裱成“不忘初心纪念相框”,送到每位党员手中。老党员王大爷激动地说:“我爱天安门,我爱中国共产党。”这不仅是一张照片,更是一份对党的忠诚与热爱的永恒记录。队员们看到老党员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也深受感染。

在知青驿站,实践队聆听知青故事,感受奉献精神;在邱氏祠堂的廉洁教育馆,队员们学习革命先辈的廉洁家风。从知青的扎根农村到先辈们的廉洁自律,实践队在历史与现实中汲取力量。在“警钟长鸣”展区,党员们面对身边的警示案例深感震撼,从“陶母退鱼”的古训到焦裕禄的藤椅复刻品,党员们边走边悟,誓言守护廉洁初心。最后,大家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声音在山谷间格外响亮。

在老党员家中,实践队中的党员学生重温入党誓词,钟爷爷和邱奶奶带领大家庄严宣誓。队员们注视着党旗,目光坚定,声音铿锵有力。在廉洁教育馆,面对党旗,队员们再次举起右拳,誓言守护廉洁初心。两次宣誓,一次在老党员的见证下传承初心,一次在廉洁教育后坚守使命,让信仰在实践中更加坚定。通过这些活动,实践队不仅为老党员送去了温暖与关怀,也让队员们在传承与坚守中更加坚定了服务群众的决心。。

图片12.png

 

四、人文关怀:关爱老人儿童,播撒爱与希望

(一)关爱孤寡老人:入户关怀暖人心,医者仁心显真情

实践队走访了兴源村的孤寡老人家庭。队员们推开斑驳的木门,搬来板凳,围坐在老人身边,用乡音亲切攀谈。他们详细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从慢性病管理到居家安全,事无巨细地记录。过程中,队员们还为老人打扫房间,收拾屋子,倾听他们讲述老一辈的故事和经历。临别时,队员们送上牛奶、毛巾、洗衣粉、防滑垫、养生手册等实用礼品,并叮嘱老人定期监测身体。这份跨越年龄的温情,让医者仁心在乡土间绽放出最动人的花朵。

图片13.png

 

(二)关爱留守儿童:播撒爱与希望,助力成长之路

通过前期问卷调研和访谈,深入了解了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学习情况以及内心需求,在此基础上,实践队来到兴源村“幸福童舍”队员们组织了趣味手工活动、小游戏和心理辅导,为孩子们带去欢乐与陪伴。在手工活动中,孩子们在队员们的指导下制作丝巾、绘画石膏娃娃,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心理辅导环节,队员们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谈心,帮助他们疏解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一位孩子在活动结束后说:“我很喜欢今天的活动,哥哥姐姐们陪我玩,我很开心。我觉得很开心很温暖,希望哥哥姐姐经常来”。此次活动不仅给留守儿童送来了关爱与陪伴,更在他们心中播撒了爱与希望的种子,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五、总结与展望: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医者使命的延续

(一)实践总结:回顾历程,展望未来

7月4日,实践队在兴源村召开了实践总结大会。队员们回顾了实践活动中的点点滴滴,深刻体会到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性。实践队将锦旗赠予兴源村村委会和驻村干部,表达感谢与敬意。实践队队长钱庭壹表示:“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为乡村健康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为乡村老年人和留守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二)活动意义: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医者使命的延续

此次“银发沐光,医养相伴”护航老年人自主健康管理社会实践活动,紧扣乡村老年人慢性病管理难题与心理健康需求,不仅为乡村老年人送去了科学的慢性病管理知识、健康宣讲和义诊服务,还通过心理关怀、文艺展演等活动,切实提升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健康意识。通过红色教育与健康服务的深度融合,实践队将医学专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了乡村老年人健康意识薄弱、医疗资源匮乏以及留守儿童心理关怀不足等问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医者力量。未来,实践队将继续秉持“医者仁心”的使命,扎根基层,服务社会,聚焦慢性病管理和心理健康关怀,让爱与温暖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王刚)


上一篇:江西飞行学院李方明一行赴瑞金调研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