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健康与教育振兴是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健康中国2030”战略对基层慢性病防治的要求,陕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无卫不至·丹青绘梦”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9日至18日在商洛市镇安县云盖寺镇,通过健康宣教、社区义诊、支教赋能三个层面开展社会实践,让专业服务扎根乡村,为基层健康治理注入青春力量。
丹青绘梦育新苗 公卫守护伴成长
在云盖寺镇第二小学,“无卫不至·丹青绘梦”团队用趣味互动搭建课堂,将心理调节与安全防护知识融入互动体验,让健康理念在孩子们心中落地生根。
心理实训课上,团队巧妙地将游戏转化为情绪“解码器”,让情绪调节方法在趣味互动中自然传递。“击鼓传花”环节里,音乐声中道具流转,孩子们在才艺展示的过程中,拘谨感悄然消散。借助向日葵、雨滴云朵等“情绪画像”,志愿者顺势讲解深呼吸缓解紧张的技巧。“优点轰炸”活动中,真诚的夸奖让自信在孩子们心中慢慢生长,而揉碎“烦恼纸条”的动作设计,更让情绪释放变得直观可感。
法规安全课则用情景互动筑起“防护盾”。结合“预防为先”的公卫理念,“安全小剧场”里孩子们演练拒绝陌生人搭讪,“法律小问答”解答权益疑问,“信号灯手偶”让安全规则变得好记又深刻,从源头为成长护航。
课堂里的专注与笑容,藏着知识扎根的痕迹——这些带着温度的互动,正让心理智慧与安全意识成为孩子们的“成长护身符”。
公卫服务沉基层 血压防控惠民生
为破解乡村高血压防治难题,“无卫不至·丹青绘梦”团队发挥公卫专业优势,针对云盖寺镇3个社区(云镇社区、花园社区、岩湾社区)和5个村落(东洞村、西洞村、金钟村、西华村、黑窑沟村)的差异化需求定制服务,实现镇村防治全覆盖,其中西华村的“敲门行动”与云镇社区的创新模式成为精准服务的鲜活实践。
西华村的“敲门行动”将防治服务送上门。志愿者们带血压计开展逐户筛查,走访村医结合健康台账细化重点服务人群。72岁的陈奶奶起初认为“没症状就是没病”,志愿者们用“村里三成老人血压偏高不知情”的村情解释监测的重要性。测量发现其血压达160/100mmHg后,当场定制方案:厨房贴低盐口诀、教穴位按揉和玉米须食疗,还将降压药分装标注服用时间。老人认真记下,连说:“你们讲得细,我这就按法子来!”
云镇社区创新“入户+驿站”双模式推进防控。志愿者们入户开展测血压、问病史工作,同时在“公卫健康驿站”通过“盐罐称重”“油壶控油”等直观方式讲解膳食干预。其他村社亦各有侧重:花园社区传授艾草泡脚、穴位按摩等中医控压法;岩湾社区针对老年人口多的特点强化体检宣传;东洞村、西洞村、金钟村则通过集中义诊与健康问卷调研普及基础防治知识。
10天内,团队累计服务200余名村民,筛查出30名高血压高危者并提供针对性健康指导,完成150份健康问卷调查,村民防治知识知晓率从30%提升至70%,让公卫服务真正沉在基层、暖到民心。
实践深耕结硕果 青春公卫向未来
陕中医公卫学子以“教、防、护”三维实践为脉,在镇安乡间将知识传播、健康干预与青春担当熔于一炉。“无卫不至·丹青绘梦”团队的实践,让公卫知识从课本走向田间地头。志愿者们用真心贴近民心,以专业回应需求,真切体会到:公共卫生从不是教科书里的理论,而是陈奶奶厨房墙上的低盐纸条,是村民测血压时认真的眼神,是孩子们课堂上记住的健康常识——这正是“预防为主”的意义。
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张亚军坦言:“基层对健康知识的迫切需求,让学生们读懂了公卫人的责任。”这场实践既为乡村送去实在服务,更让青春在基层淬炼,让志愿者们悟透“扎根大地才能服务人民”的深意,也绘就了新时代医学生扎根田野、服务健康中国的鲜活篇章。(霍丁鹏 刘嘉豪)
上一篇:健康服务暖民心 助农直播促振兴 ——安徽理工大学志愿者走进淮南市沿淮村
下一篇:没有了!